看見真相

2023-05-02

大腦是個神奇又有趣的組成,就像一部超級電腦一樣,依據希塔療癒的說法(靈性角度,非醫學角度),它分成意識跟潛意識(當然還有其他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的說法,甚至會提到無意識跟超意識,這邊並非專注在這個討論的面向)。

意識佔大腦容量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十(依據希塔療癒的說法),這部分是經由經驗與學習而來,我們從日常裡習得了生活上的技能、知識與技巧,並且從社會上、世界各處去收集所有的外部數據,因而帶出一些生活上的『套路』,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在日子裡生存下去或是有所發展、進步,而這些收集到的數據與情報都會被記錄到潛意識當中,所以當觸動某些狀態時,我們會被引發出某種記憶,帶出特有的情緒、感覺或是做出某種特定的回應來保護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有的時候聽到某種話,遭受到某種待遇時,或是遇到某種特定狀況時,會從一個平時大多時候都是知書達禮、溫文儒雅的人,一秒暴怒,瞬間變身成為憤怒鳥或是帶出其他大起大落的情緒狀態。

這其實是潛意識根據被記載進來的記憶去自動啟動的防衛機制,是一種保護作用,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功能。

然而,潛意識無法分別好壞,所以做出的回應不見得是對我們最高最好的,反而有可能因為反應過激而成為一種困擾或是帶出不舒服的感受並且造成某些衝擊或是碰撞。

舉例來說,因為小時候經常被家長或是握有權力的長輩批判、責罵而帶著不公平、無能為力等等的感受,但由於年紀小,身心靈發展尚未健全,沒有力量也沒有權力,因而無法為自己做些什麼,這狀況可能會讓那人學會只要隱忍就能保平安,而隨著年齡增長,日後發展出的應對模式可能有兩個方向:

* 一個是只要遇到類似的經驗(像是在職場上『感覺到』被長官批判之類的狀況)就只能隱忍來保平安,即便內心覺得不舒服、委屈或是憤怒也不敢為自己發聲;

* 另一種則是反其道而行,變成只要『感覺到』被批判就會牙起來,強力反擊並且想盡辦法去捍衛自己、證明自己或為自己辯白,哪怕或許對方可能只是提出建議、想法跟觀點,並不是批判。

了解這個作用,對自己來講,我們可以學習自我覺察,去探找藏在潛意識冰山之下的那些狀態與感受(可參考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再由意識去判斷出對自己比較有利的狀態,然後做出新的選擇與調整就能讓潛意識跟意識聯手,讓我們過上輕鬆愜意的人生。

另外還有一個面向可以去學習,就是當我們覺察出別人在死鴨子嘴硬,或是有哪些因為防禦、保護而帶出的攻擊或是否定的狀態時,我們也可以擁有看破不說破的允許,或許可以試著用溫柔而非逼口供的方式去提點對方,點到為止;

也或許就先放下這個覺察,等到哪一天那人願意面對了,自然會有最高最好的安排讓他去看見或是學會。
最願意的話,請說Yes,幫大家一起下載:

#NG 我不是救世主,不用承擔別人的學習或替他人擔憂他要怎麼學習。
#NG 不管跟我多親近,只要不是我本人,我都無權干涉他人,我不用擔心也不用硬塞出我的建議,但是我可以送上滿滿的祝福。
#NG 我不是審判長,不用決定別人要不要承認他的內心有什麼狀態。
#NG 我不用總是在每個事件裡去急著反省自己或批判自己,因為我已經擁有足夠的品德與美德,我知道有時候我需要的不是去改進,而只是去超越那個情緒或狀態帶給我的不適感。

# 我知道我的內心很強大,當我決定超越時,我已然超越。
# 我知道我無需別人的肯定也能歡喜自在,依然可愛。我知道我真誠自在,可以一邊閃亮耀眼,一邊溫柔貼心。我知道如何去允許,允許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允許自己無需在任何時刻勉強自己、允許自己每個當下都遵從自己心的流向、允許自己跟別人頻率不同、思想不容,同時又帶著愛與尊重。
# 我知道每個人看見的都是屬於他自己的實相,並且我能夠允許也能夠尊重彼此所感知的實相,即便那與我的感知不同。
# 我知道我的身、心永遠是自由的,因為我總是擁有選擇的權力。
# 我知道我對身邊的人、事、物滿懷感恩,也充滿愛,但我不卑不亢,懂得珍惜卻不強求。
# 我理解超越的定義,我已然超越,不被任何人事物所框架。
# 我永遠歡迎對我有愛的人、事、物來到我的生命中,並且我知道我也會以愛回報,讓愛流動。
# 我知道我身心健康、全面豐盛、財源滾滾、人見人愛、事事順心、平安如意並且會把所有的豐盛都傳染給身邊的人。
# 不管發生何事、處於什麼狀態,我永遠記得被愛、被支持、被滋養的感覺。

感恩一切的相遇
感恩所有的共振
感恩所有的學習已經化為養分

圖片來源:扎西拉姆·多多的詩,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
#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 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裡,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間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